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甘肃、宁夏等9省区,全长5464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多次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青、甘、宁三省区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是同饮黄河水的兄弟省份,也是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主力军。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始终把黄河保护和治理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主动担责、迈步先行,向青、甘、宁三省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学习借鉴、沟通交流的关键一步。
精心组织 践行使命担当
9月1日至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宁夏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跨区域协同立法调研组赴青海、甘肃两省,紧紧围绕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跨区域专题调研,鉴他山之石、寻发展良策,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专题调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共情团结,紧密结合人大职能和工作,突出调研主题和目标导向,力求调研活动有成效、见实效。12名全国人大代表,7名协同立法调研组成员,历时7天,跨越3000多米海拔高程,履足6市(州)9县(市、区),实地考察海南州光伏园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美仁大草原等17个点位。每到一处,代表们都认真开展调研,在调研中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中拓宽思路,在碰撞中闪耀火花。一路走来,专题调研充盈着求真务实的气息,升腾着砥砺奋进的力量。
这力量,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统筹部署——专门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的通知》,有力推动工作开展;源于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审定调研方案并作出批示;源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程参与组织谋划、直接带队参加调研,调研前组织代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决策、宁夏推动先行区建设的工作部署上来;源于三省区的通力合作——三省区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提供相关资料,为专题调研编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背景资料汇编》,使代表掌握了大量准确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源于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詹文龙、刘忠军代表从北京奔赴调研一线,杨青龙、张胜利、李保平、李东梅、张时荣、薛超、陈燕、马丽、马慧娟代表克服本职工作的繁忙、家庭生活的牵绊,全情投入。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祈愿着黄河安澜。此次调研是沿黄省区共同推进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实践探索,青、甘、宁三省区文化相亲、人文相通,更要加深了解、互通有无、携手共进。我们要充分发挥代表当先锋、作表率的模范作用,当好保护黄河的‘排头兵’,为三省区研究建立跨区域共建共商共治机制,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贡献力量,全力助推黄河保护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三省区落地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三言两语,尽显全国人大代表的站位高度、认识深度、担当力度。
深度调研 拓展善治思维
青海,坐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每年从这里输出的清洁水源,约占黄河全流域的一半。在青海海南州光伏园区,了解海南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玉树州博物馆,考察生态环境、地理气候以及3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有关情况……调研中,代表们十分注重了解青海在生态保护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
“总书记说过,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我们始终牢记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重大要求,准确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三个坚持’殷殷嘱托,坚决扛起了守护‘中华水塔’、保护黄河安澜的重大政治责任……”在三江源头边走边听,代表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态之美、生态之重。大家认为,今日之青海,天蓝地绿、河清湖晏,释放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脉定向、科学指引。
“对宁夏来说,必须锚定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在宁夏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杨青龙代表说。
甘肃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理念的地方。近年来,甘肃全省上下始终秉承“哪怕是牺牲一些GDP,只要能把黄河保护好治理好,就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大贡献”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坚决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感受生物医药领先科技,在美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见证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在临夏市八坊十三巷考察历史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真经”。
“甘肃的发展实践,让人振奋感慨。”代表们也从中得到启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宁夏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根据区情特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全力书写好黄河保护治理的宁夏篇章。
这是一次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之行,也是一次学习取经、共思共悟之行,亦是一次协同交流、开放合作之行。调研期间,代表们深入企业、院所、乡村等地,现场与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员工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大家对青海、甘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印象深刻,热切希望三省区能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加强协作,取长补短,扬优集势,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建言 聚合发展智慧
“抛砖引玉,我先说。这次调研很多清洁能源产业项目都令人印象深刻……”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宁夏与青海甘肃同题共答、同向同行。面对这道“必答题”,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争相发言,畅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涵养水源形势严峻。”杨青龙代表说,“西部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属公益类项目,建议国家提高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投资标准,加大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投入。”
近年来,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流域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流域内水系多、跨度大、生态脆弱,系统治理的难度大;流域内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法治能力差异明显;各省区划片而治、分段而管、立法自治的治理模式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要求不符。
“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面对、共同作为,而立法是形成秩序、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建议黄河上游省区建立流域协同立法保护黄河工作机制,开展流域生态保护地方协同立法,打破地方立法隔阂,消弭立法差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维护法制统一,实现资源上整合、组织结构上协同、制度上合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共防共治。”李保平代表建议。
张胜利代表认为,应坚持“一盘棋”思想,以实现同频共振为重点,主动加强与沿黄省区沟通衔接,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能源“金三角”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青、甘、宁同属沿黄省区,发展各有优势、各具特色,有着良好合作基础和广阔发展空间。调研期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跨区域协同立法调研组分别与青海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座谈,围绕跨区域协同立法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为双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好风凭借力,风劲好扬帆。“我们将及时梳理汇总各方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尽力呼吁和推动解决,让调研活动取得实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充分运用好这次调研成果,积极服务保障代表们审议相关报告,酝酿、起草、提出更多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作者 徐辉艳 陈华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