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大官网移动版

宁夏人大公众号

我的心声上两会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2022-1-21 发布时间: 2022-01-21 字体: [][ ][ ]

  编前语:两会承载着民生期待,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奋斗信心。今年两会,您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想跟代表委员说?有哪些问题希望得到解决?我们会带着你的“心里话”上两会,邀请代表委员作回应,促进问题的解决。

如何加强保健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永宁县居民王志静:银川一商家经常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说是为了答谢老顾客,可每次一到旅游景点,就开始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我家老人从2020年开始,先后在这家店买了10万元左右的保健品,谁来管管这事?

  自治区人大代表张仙蕊:保健品行业的欺诈、虚假宣传行为,侵害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在销售过程中夸大保健品功效,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混淆医疗器械和普通产品的概念,将食品宣称具有药用功效,将保健食品、普通产品宣称具有治疗功能,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有毒有害食品等。

  建议加大保健品行业乱象治理力度,规范保健品宣传,根治虚假广告。大力宣传保健品行业的欺诈、虚假宣传的危害、防治及法律责任,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起到警示作用,提高老年人对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的辨识能力。不断完善涉及保健品行业的法律法规,多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监管、行业强化自律、企业规范经营、公众发挥监督,从源头上治理保健品行业乱象。

  自治区政协委员闫海滨:建议对涉及保健品经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建立经营档案,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在查处不合格保健品案件时,应加强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公示案件处罚信息,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对群众反映强烈、屡犯不改、性质严重的违法保健品广告,以及借助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名义聚集老年人非法营销保健品的行为,采取跟踪监管、警示约谈、重点查办等方式,进行规范和严厉查处。通过媒体、社区、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保健品。充分发挥12315等投诉举报专线的作用,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举报监督,探索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服务站。有关部门应推进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健全完善服务网络,对涉老案件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如何让“三孩”政策落地落实?

  银川市民马女士:我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很想要三孩,但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生了三孩没人带,而且生了三孩需要换房,之后的教育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压力太大,不敢生。

  自治区人大代表赵耐香:建议增加0至3岁公立托育机构的供给,降低教育成本。可由政府牵头,引进专业托幼机构在社区开设0至3岁托幼所,为居民提供就近托育服务;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在已经建成的社区完善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支持条件符合的幼儿园开设0至3岁托幼班,并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效利用现有场地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托育机构收费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设托幼所,为员工提供托育服务。对生育“三孩”的人员在保证正常假期之外再给予鼓励性假期,政府还可给予一定的养育补贴。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自治区政协委员杨淑丽:建议建立合理成本分摊机制,对生育“三孩”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助,在降低其住房和教育成本上,政府也应给予照顾和支持,不断完善鼓励三孩生育政策,减轻企业录用女职工的成本,加强执法检查,让育儿假真正成为有温度的民生保障。除了从立法上保障妇女权益外,还要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督查落实,对歧视女性的用人单位实行“黑名单”管理,予以通报惩戒,加强舆论监督。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加大政府投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就近就便”的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社会力量参与普惠型托育机构建设。结合“双减”政策,支持有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为托育机构,既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又能加速发展托育事业。(记者 智慧 陈思 张涛 马照刚 采访整理)

技术编辑:王赟 校对:吴彩虹
分享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备案号:宁ICP备05001759号-1

单位地址: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中路266号

宁夏新闻网技术支持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158号

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