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校共育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群众心声
银川市民周新建:作为学生家长,深感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希望创新更多形式,让家长能更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也能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育心得。
代表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保平:近年来,我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经验,但在机制深化、需求定制、形式创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家校共育需要更多创新形式,家校协同才会更有活力。建议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教师协会,下设“大思政”“大健康”“微智力”等多个工作委员会,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将家长纳入不同的小组,让所有家长都成为班级联合的重要成员,让班级发展大有可为。建立社区议事平台,打造百姓“和事站”,通过社区家庭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AI+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建立家长课堂、家庭教育个性化咨询平台,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和教育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偏颇和焦虑等负面因素,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重点放在预防问题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上,建立专业心理健康队伍,通过开展通识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沙龙、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变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困境中的学生走出困境,为迷茫中的家长支招排忧,让孩子心理更健康、家庭更和谐、社会更安宁。
(记者 陈思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