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新闻眼 | 这次安全检查人大追踪“电梯惊魂”:安全生产不能“点到为止”!
试想一下,当您乘坐电梯时,突遇停电、电梯内一片漆黑,甚至被困电梯、出现电梯下坠,是不是足够让人胆战心惊?
我区电梯安全情况怎么样?其他特种设备的安全情况怎么样?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自治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向大会报告了关于检察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对包括电梯监管在内的各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检查的情况。什么是特种设备?听起来跟咱老百姓很遥远,事实上,特种设备指的就是我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特种设备分为八大类,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6月25日至2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前往银川市、中卫市和宁东基地,深入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等16家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法律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情况。
在执法检查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区登记在册特种设备总量达16.77万台,其中锅炉3780台、压力容器7.5万台、电梯6.54万台、起重机械1.4万台、客运索道3条、大型游乐设施147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9811台,另有压力管道1.23万公里、气瓶110.9万只。2023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和“1+37+8”系列文件落实,紧绷特种设备“安全弦”,切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法执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安全状况持续改善,法律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特别是“6·21”事故以来,对全区410家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单位实施证后监督检查,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800余个。我区还积极推进智慧监管,创新推行电梯“DeepSeek+”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并建成宁夏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和电梯无纸化维保平台,覆盖全区6.54万台垂直乘客电梯,救援时间大幅缩短。针对燃气气瓶安全开展了专项整治,全覆盖检查气瓶充装和检验机构,“6·21”事故后收回双阀瓶 1.1 万只、“黑气瓶”3 万只,查办案件 206 起;建成气瓶安全可追溯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全区气瓶制造、充装、检验信息全记录、一码查。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听取相关部门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情况的工作汇报。
但报告中也点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如有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等内容掌握不够,岗位职责不清,管理台账底数不明;有的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中流于形式,满足于查阅书面记录、听取汇报,对设备现场状况、实际操作流程、制度落实情况核查不深不细,发现问题“点到为止”,满足于企业“承诺整改”,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受执法装备、应急救援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等限制,无法快速进入事发现场获得第一手的准确信息,造成上报迟、反应慢,导致一些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二次伤害。
对此,执法检查组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这次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又一次为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敲响了警钟。希望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警钟长鸣,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压实各方责任,用法治力量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祁国昌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