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大官网移动版

宁夏人大公众号

青铜峡市:凝聚代表力量 赋能产业发展

稿件来源:宁夏人大网 发布时间: 2025-05-23 字体: [][ ][ ]
  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宁夏地处国内外公认的“黄金玉米产业带”,在良种繁育、研发方面具备天然优势。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降水少而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玉米病虫害少,是全国发展西南地区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优质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国家对种业发展愈发重视,青铜峡市立足自身人文自然优势,抓住国家玉米制种大县的发展契机,将玉米制种产业纳入‘5+5’十大重点产业体系。”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辉说:“在此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引导人大代表对种业发展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常委会与代表们共同谋划,探寻发展良策。”

  2020年以来,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共收到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达15条。

  “立足青铜峡市市情实际,经过多番调研,我在自治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积极争取国家科研育种基地落户青铜峡市,推动制种育种业高质量发展;划定作物制种生产保护区,并将其纳入自治区粮食功能区规划,加大自治区级奖补力度;建立自治区级种业研发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等建议。”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马明松表示,这些建议被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并得到高质量办理,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种业发展。这得益于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内容高质量”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推动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壮大,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青铜峡市人大代表蒯文虎带领瞿靖镇蒯桥村村民建成3000亩规模化、永久性制种基地,带动蒯桥村5个队的村民人均增收430元;青铜峡市人大代表徐建平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每年种植水稻制种240亩,2024年种植玉米制种2100亩,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有效带动农民增收;青铜峡市人大代表邹学梅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把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为大坝镇利民村种植玉米制种的群众开展技术指导,为群众学习、培训、交流玉米制种搭建平台,提高了便民服务工作质量,既实现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又帮助群众增加收入......一大批人大代表在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的引导下,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常委会结合开展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室)工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三联四实五带头’活动,动员人大代表立足本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通过引导人大代表带头示范种植致富,村干部宣传政策答疑解惑,科技特派员田间地头指导,引导村民种植玉米制种,全力打造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品牌。”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与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韩淑文表示,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促进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让青铜峡市乡村振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将督办办理好有关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议案建议,视为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聚焦“提、督、办”持续发力,推动实现“两个高质量”(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不断提升议案建议的“办结率”和“满意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军峡介绍,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全市玉米制种产业,每年都将其列为重点关注事项,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拓展监督广度,助力制种产业稳健发展。依据市委《青铜峡市玉米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起常委会主任牵头主抓、分管副主任协调配合、农业和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跟进落实、办公室全程参与、其他委室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02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牵头组织开展调研5次,深入分析、精心部署,督促市人民政府印发2021-2023年度青铜峡市玉米制种大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将助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局面。

  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坚持运用法定监督形式,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

  2020年7月,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评议调查组依据《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采用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及种业发展情况,广泛收集企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农环委多次与市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局沟通交流,就“三农”政策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玉米制种产业推进等问题交换看法,提升调查报告质量。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听取审议关于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2年7月26日,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将种业发展列为年度监督重点,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宁夏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大坝镇玉米育种田间试验站、小坝镇春润种子经营网点、瞿靖镇宁夏贝瑞安种业等科研单位、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围绕制种产业发展、种子市场监管、联农带农机制、种业科技创新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扶持、加大普法力度、做强产业规模、强化市场监管、深化科研合作等建议。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情况的专项报告。报告显示:全市有19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设立24个玉米制种基地保护区,划定保护面积20万亩,全国30多家种子公司的100多个品种在青铜峡直接生产或委托生产。

  通过综合运用专题调查、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手段,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服务中强化监督,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找准问题关键,提出针对性建议,实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有力指导。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青铜峡全市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8.8万亩,年产优质玉米种子4000万公斤,综合产值达16.5亿元,制种农户人均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约1300元,制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呈现出机制灵活、布局优化、品质优良、发展势头强劲的特点。

  未来,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将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与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室)”建设、“三联四实五带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持续攻克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种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青铜峡市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人大力量。

  (文/《宁夏人大》记者 李 刚 通讯员 汪 晓)

技术编辑:王赟 校对:吴彩虹
分享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备案号:宁ICP备05001759号-1

单位地址: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中路266号

宁夏新闻网技术支持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158号

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