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向复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
赵乐际委员长指出,要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年来,常委会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加强民生和社会领域工作监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全年共检查5部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22个工作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努力把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经济工作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鲜明特点。2023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常委会加强经济工作监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为规划纲要实施的“期中成绩”打出“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的高分;为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6月,听取审议了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8月,听取审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意见建议。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10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对于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关系国运民生。8月,常委会听取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切实举措,也是代人民发问、为人民履职的切实行动。通过专题询问,各方面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
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5月至11月,常委会开展种子法执法检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理论学习、检查调研、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有机贯通起来,所形成的报告分量十足,为全面贯彻实施好种子法指明方向,夯实种业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法治基础。
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6月至9月,常委会对科学技术进步法开展执法检查,为更好发挥法治效能促进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特种设备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5月,常委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执法检查,强调用法治力量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开会座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委托专家团队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评估报告;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形成分析报告……7月至9月,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发区、工业园区,深入企业、工地,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声音,极大增强了监督实效。
此外,常委会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人大力量。常委会审议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情况的中期报告,“把脉”先行先试和开拓创新的举措,支持海南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看紧“国家账本”,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预算决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福祉。看紧“国家账本”,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一年来,常委会依法履职,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继续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23年中央预算。国计民生,大小账本,对全年的钱怎么花作出了安排。透过“国家账本”,以积极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稳投资促消费,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等安排跃然纸上,折射出新时代的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钱要花在紧要处。2023年,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10月,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常委会通过决议,增发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根据灾情,在年中进行预算调整的务实之举,体现了财政加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导向,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宝贵的财政资金要用在“刀刃”上。6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2022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22年中央决算。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署依法开展审计,查出一批突出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要求立行立改问题中有92%已完成整改,推动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预算执行“期中考”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8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首次突破10万亿元的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分配备受关注。8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建议推动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分类管理机制,加强转移支付分配使用和绩效管理。
依法履行文化领域财政支出责任,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为提升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出意见建议。
为了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10月,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使用精准调控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5月,《“十四五”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发展规划建议》印发。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3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建立数据传输机制,实现多个应用场景的全覆盖。
发挥好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作用,是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监督实效的重要举措。常委会预算工委设立基层联系点3年来,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巩固深化,基础得到夯实、水平得到提高、成效得到显现。
2023年,常委会开展健全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部分政府性基金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为县级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体制机制建设,以及部分政府性基金的设立、分类管理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国有资产监督提质增效,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是党中央交给人大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常委会全力推进人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依法加强政府债务监督。
2023年6月1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委员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以下简称“五年规划”)。这是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制定出台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启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新征程。
五年规划明确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推动国有资产全貌和各类国有资产家底不断清晰、准确、细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协调高效,国有资产效能和效益持续提升,共享国有资产发展成果的渠道和机制日益顺畅,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围绕提质增效目标,五年规划就进一步完善报告制度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国有资产领域立法、推进人大国有资产联网监督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作出部署。
沿着五年规划“路线图”,10月,常委会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听取审议了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综合报告围绕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分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禀赋和保护利用等,全面反映了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公布了截至2022年底各类国有资产情况,亮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最新“账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报告介绍了金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管理工作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表示肯定,并对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质效等提出了建议。
依法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监督,筑牢风险防控底线。2023年8月2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关于建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汇报。
在随后召开的建立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工作座谈会上,李鸿忠副委员长强调,要准确把握人大监督政府债务的定位和原则,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监督,积极回应人民关切,推动科学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突出监督重点,深入开展调研,综合运用监督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专家智库作用,着力增强监督实效。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形成人大监督政府债务的工作合力。
加强社会领域监督,厚植民生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急事难事,就是人大监督的重点热点。一年来,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用有温度的监督,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10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8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通过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庇护机构作用等方式,不断推动反家庭暴力法落地见效,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精神卫生是关系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实施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4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新时代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画好侨情图,为高质量开展侨务工作打好基础,加强侨务法治建设,依法维护侨益,推进为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侨务工作的精准度,积极发挥华侨华人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3年,常委会开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专题调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长护险试点成绩经验和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建议措施,在制定医疗保障法、修改社会保险法中统筹考虑,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规范化、法治化。
2023年,常委会围绕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监督工作。以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推动监督工作。探索改革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大数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监督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2023年10月22日,四川甘孜州,甘孜县城雅砻湿地自然风光。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以法治力量护航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系亿万中国人民福祉。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提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
依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的重点和亮点。一年来,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好“组合拳”,持续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工作。
开展环保“年检”,常委会4月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环境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多方面建议。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在10月下旬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多项环保议题纷纷亮相。会议听取审议了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这3个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同一领域同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3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围绕同一主题开展专题询问。
问答之间,有效检验“一府两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法律情况,集中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执法司法问题。“人大之问”问出了人民心声,问出了工作实效,推动执法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完善机制、加强协同,凝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力量。
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常委会对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先后赴甘肃、吉林、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对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网运行企业等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新征程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守正创新、担当尽责,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与“一府一委两院”共同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合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记者:张宝山、王博勋、孙梦爽、张钰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