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作:努力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内容与办理“两个高质量”
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重点项目、督办代表建议。摄影/张敏轩
提出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权利、人民权利的具体体现。2021年换届以来,青铜峡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将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作为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聚焦“提、督、办”环环发力,推动实现“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持续提升议案建议办结率和满意率,书写“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
用心服务保障“内容高质量”
强化履职“充电站”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提升建言献策能力作为代表培训的核心课题。换届之初,2022年3月,组织镇(街道)部分人大代表赴盐池县“取经”,实地观摩自治区人大代表马冬梅的代表联系点及“我向人大提建议”工作群运行方式,并特邀马冬梅代表到青铜峡开展履职专题辅导,以经验分享的形式为代表履职答疑解惑、破题开篇。坚持理论武装与能力提升“双轮驱动”,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期,引导代表精准掌握联系群众、倾听民意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政治鉴别、学习思辨、问题洞察、研究梳理、重点把握、咨政建言“六大能力”,厚植代表履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高质量议案建议注入源头活水。
搭建知情“连心桥”平台。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三联四实五带头”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市8镇1街道、84个行政村打造9个代表之家、85个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定期进“家”入“站”,面对面接待选民、心贴心收集民意。每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启动人代会代表议案建议征集工作,各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紧扣市之要情、民之所盼,组织代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代表们在实地察看中留存图片、视频等第一手资料,搜集议案建议素材。每年邀请百余名代表深度参与市人大常委会“三查(察)”活动,列席“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听证会,全方位搭建知情明政平台,为精准建言奠定基础。
严把议案建议“高质量”关口。创新实行代表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三级联审”机制,通过实地调研、面对面沟通、文稿精修,严把政策关、内容关、文字关、格式关。建立议案建议“前置协商”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办理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支撑、资金保障、实施可行性等展开充分会商,确保提交人代会的议案建议有抓手、能落实。近三年间,市人大代表紧扣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深耕细作、精准选题,累计提交人代会议案建议108件。通过高效办理机制,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华丽蜕变为“放心事、舒心事、暖心事”,让民生温度在“家门口”持续升温。
持续发力推动“办理高质量”
以“清单化”管理压实办理责任。市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建议实行“清单化”管理,坚持每年专题召开议案建议交办会,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原则,以正式文件明确每件议案建议的责任领导、主办单位和责任人,细化办理目标任务,推动承办单位切实做到思想认识、责任领导、承办人员、办理措施、办结时限、办理效果“六到位”,确保代表议案建议“交得准”。
以“全周期”督办提速办理进程。议案建议转交承办单位后,代表工作委员会第一时间跟进调研,每年6月、10月开展两次“拉网式”集中督查,通过实地督办、现场听询、代表回访、座谈研讨等方式,联合政府督查室实时协调解决办理堵点。坚持代表主体原则,邀请议案建议提出代表全程参与督办,及时沟通办理意见,推动加快办理。针对“硬骨头”议案建议,与承办单位成立“攻坚专班”,共同剖析症结、共商解题之策;对资金短缺等难点问题,常委会领导主动靠前协调,为议案落地破除障碍,全力保障办结率与满意率“双达标”。
以“回头看”机制保证办理质效。市人大常委会对已办结议案建议及时开展“回访体检”,尤其聚焦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等领域,对项目管护、设备运行、后期维护等环节进行“穿透式”检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与形象工程。对跨年度办理、尚未办结的“跨年件”,持续跟踪督办,督促市人民政府靶向施策、持续发力,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代表们一致认为,“回头看”机制是根治办理“走过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硬核举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议案建议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用心将群众“心事”变为“实事”,让议案建议从“纸面”扎实落到“地面”,全力书写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升级答卷”,为共同富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记者 李 刚 通讯员 刘 明 田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