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访谈:专访青铜峡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负责人
记者:请问文学智书记,作为地方党委负责人,您是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内涵的?
文学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法治建设才能有序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三者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地方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实现大到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关切,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等诉求,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
记者:请问在落实自治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支持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方面,市委有哪些具体做法?
文学智:2022年12月10日,自治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及时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实施意见,有力支持人大开展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支持人大行使决定权。对事关青铜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事项,市委提前征求人大意见建议,支持人大形成决议决定。如在出台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先行典范实施方案前,征求人大意见建议,推动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决定,使市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意志。
二是支持人大行使监督权。贯通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将人大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任命人员履职监督及满意度测评情况作为对部门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支持人大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如今年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活动、围绕全市打造“四区一市”重点目标任务,推出市委“点题”、人大“破题”工作新模式,确定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打造铝产业高端制造集聚区等人大重点监督议题,通过人大依法监督助力市委研判形势、科学部署、狠抓落实。
三是支持人大行使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经人大选举或任免的干部人选,事先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尊重和维护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选举、票决结果。
四是支持人大工作队伍建设。重视人大机关干部培养使用,有计划地安排交流任职,通过招录、选调等形式,配强人大干部队伍。近年来,选调5名人大机关干部到其他部门任职,为人大机关招录、选调年轻干部8名。
记者:请问丁辉主任,市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将“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这一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的?
丁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以更加精准的监督问效、更加高效的作用发挥,助推青铜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牢人大监督定位方向。紧扣自治区党委先行区建设、“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和市委“四区一市”建设等重大工作部署,紧贴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年度监督计划,做到跟进加力同推进。组织开展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葡萄酒产业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有力度的专题调研,实施了“六大提升行动”、教育“两县”创建、重点项目建设、政府为民办实事等一批有温度的工作视察,开展了粮食安全、安全生产、传染病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等一批有深度的执法检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保证法律法规实施和国家法治统一。
二是持续提升监督质效。建立“三查(察)”活动前培训机制,帮助代表熟悉政策法规,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坚持“四不两直”,调研视察中综合运用随机抽查、实地检查及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真实情况,了解存在问题。组建人大法制服务、财政经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四个专家咨询库,邀请专家参与相关领域的监督活动,助力提准对策建议,形成高质量监督报告。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跟踪督办审议意见和评议意见落实情况,实行清单制闭环监督,强化问题整改成效,提高监督质效。
三是确保监督工作合法合规。严格落实监督法规定,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预算联网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方式开展监督。严格执行常委会议事规则,坚持监督计划由主任会议审定、常委会会议监督议题由主任会议审议、审议意见由主任会议交办,保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监督工作。
记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市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工作各环节各方面的?
丁辉:一是完善相关制度。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修订完善人大常委会“三查(察)”活动制度、议案建议工作制度、监督议题征集办法、部门工作评议办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等20余项制度办法,并严格遵照实施,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二是丰富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渠道。在“三查(察)”活动中,通过个别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民意;邀请代表和公民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调研等活动,引导代表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三是建立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打造“三联四实五带头”品牌,在全市建立85个代表联络站和9个代表之家,组织190余名代表进“家”入“站”,了解民意、反映诉求;打造区市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23个立法信息采集点,选聘71名立法信息采集员和34个联络员,畅通立法民意“直通车”。
记者:请问周静副市长,您如何理解宪法中“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深刻内涵?
周静:首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地方人大是地方权力机关,政府是同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负责人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因此,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是地方政府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也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直接体现。其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有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关系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区市党委工作部署的落地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能督促和支持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履行好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职责使命。再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有助于提升政府工作质效。人大监督既是一种制约,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层面,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做好政府工作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富有成效。
记者:近年来,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提出的隐患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市人民政府是如何确保人大监督意见落地见效、转化为治理实效的?
周静:为确保人大监督意见落地见效,青铜峡市人民政府从责任、技术、治理、监督四个维度发力,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压实工作责任,构建 “三级责任体系+刚性考核” 框架,成立市长牵头的整改小组,制订责任清单,实行 “一票否决”,并建章立制,制定12 件规范性文件,针对共性问题整改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治理责任。突出技术赋能,依托 “智慧青铜峡” 平台搭建整改模块,实现问题整改线上闭环管理,并开通“随手拍”群众监督渠道,融合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强化重点领域治理,生态环保领域统筹推进系统修复与产业转型,安全生产领域实施 “专家诊断+科技升级”,确保监督意见逐条落实,隐患问题逐项整改。加强监督推动,用好“人大—政府—纪检—公众” 四方联动监督机制,每季度召开对接会,通报整改进度,开展专项督查;落实“回头看” 复查机制,对复发问题严格问责,使隐患复发率从 35% 降至 8% 。通过多举措协同,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防控的治理能力升级,切实保障人大监督意见落实落地。
记者:市人大常委会是如何通过“人大代表聚在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发展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的?
丁辉: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探索出一条“联络站(室)建在产业链上、人大代表聚在产业链上、工作成效落在产业链上”的代表工作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产业链上建站(室)。鼓励镇、村两级充分整合辖区人大代表资源,在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链上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先后在设施农业、养殖基地、旅游景点、林果产业等8条产业链上,建立了12个特色代表联络站(室),搭建了代表履职助推产业发展的平台。如在蒋滩村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代表联络室,发挥包辉代表个人优势,推行“南果北种”模式,带动本村及邻村共同发展设施农业,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活动连心促发展。完善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坚持每月接待选民一次、每季度开展调研一次、每年向选民述职一次,将每月10日定为代表接待选民日,320余名代表进“站”履职。如大坝镇韦桥村人大代表陈丽娟倾听民意,联合其他驻“站”代表提交了“关于对青铜峡市大坝镇境内古渠灌溉工程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建议的办理推动韦桥村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带动了农家乐、采摘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增收。三是代表领路富乡亲。发挥产业发展“能人”优势,在联络站(室)内组织开展产业培训、推广新技术、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如小坝镇先锋村在“大青葡萄”和食用菌产业链上建代表联络站,协助村委推行“公司+村民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帮助解决本村及周边种植户的销售难题,受到群众好评。
记者:请周静副市长介绍一下市人民政府在代表建议办理中是如何创新机制方法,确保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
周静:建立 “政府统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政府办公室督办”工作模式,确保代表议案建议交得准、办得实。严格落实“办前了解意图、办中征求意见、办后跟踪回访”沟通机制,通过登门走访、实地调研,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坚持项目带动,建立代表建议项目审核机制,将代表建议纳入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重大项目联动办理,挂靠行业部门重点工作推动办理,列入自治区“一事一议项目”重点办理,对缺乏项目资金来源的,由市政府、部门、乡镇(街道)、村集体分担办理。落实“周汇报、月调度、季分析”工作机制,以通报办理情况、责令办理进度滞后的部门负责人作出说明等方式,推进代表建议办理,确保代表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记者:市委对新征程上的青铜峡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有什么寄望?
文学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和“四个机关”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厚植为民情怀,勇担职责使命,全面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希望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监督推动、模范表率、建言献策作用,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认真履职,为建设全面转型、全域美丽、全民富裕的青铜峡贡献力量。
(采访内容由本刊记者李刚和青铜峡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武智杰、岳佳旺、马赛、王军共同整理)